Search

{🌳 香港人的木業 }
154噸是怎樣的概念?一隻非洲象🐘 平均約6噸重,即是25.6隻...

  • Share this:

{🌳 香港人的木業 }
154噸是怎樣的概念?一隻非洲象🐘 平均約6噸重,即是25.6隻大象🐘 。這是香港環保署公佈,2013年棄置到堆填區的園林廢物每天達154噸,總數達56,210噸 (9,368隻🐘 )。
🌳 有個香港人, @香港木庫 的創辦人Ricci, 在2018年颱風山竹來襲後,開始了回收颱風吹倒的樹木。那一年山竹吹倒了近3萬噸樹,當中大部份都是送到了堆填區,他說那裡像樹木的墳場,看得心痛心寒。
.
🌳 「山竹.相思.大埔」- 代表著原長於大埔的相思樹,因颱風山竹吹倒而回收,是這塊木重生後的身份證。在香港木庫的工場空地,堆著滿滿球場大、一層樓高的樹幹。除了颱風吹倒的木,也有因生病塌下的、要被切割的樹,也有因城市發展,被建商斬下的樹。
.
🌳 粉嶺的非洲桃花心、大圍的鳳凰木、屯門的龍眼樹、山頂的浙江閏林⋯⋯這些都是香港常見的樹。
台灣開始回收和利用漂流木多年,但香港要回收風災木是起步。
.
🌳 我在非洲做義工,常要切割和搬運被大象推倒的樹。
只有手鋸、途手搬運,每一節的樹幹都難以想像地重;不同的樹又有不同的密度和硬度,切割和搬運的難度都不同。
🌳 在香港的塌樹呢?
一棵樹幹,少說也要3、4個人張臂才能環抱,幾公呎長。香港人又以熱愛上班、很趕時間馳名。
政府部門為免交通受阻,會把樹木切割成小塊方便移走。他要和時間競賽,聽說那裡有塌樹,就馬上趕去和人員商討盡量回收原樹;一棵樹幾噸重,叫一次拖車不但要花時間和金錢,也要安排人手;樹幹帶到工場也不能隨便堆疊,要用吊車像堆積木的層層疊好。塌樹不代表免費,在香港做回收的成本一向都極高。
.
🌳 我當天做了小小的原木杯墊,在工場的樹幹中只是小枝。要切割原板的樹幹,鋸木機亦有尺吋限制,看工作人員要切板,也要用拖車、幾人合力把不規則形的樹幹轉來轉去,找對角度開鋸。切割後還要用乾燥窰, 以70度乾燥處理2星期後才能可動手造傢俱,然後再反覆上油保護。
.
🌳 木庫的樹量看來很多,其實有約300噸樹,距離每天運去堆填區的170噸仍遙遠。如果能建立一個香港樹木的目錄,像紀錄下樹質、紋路等資料,可以更全面地運用樹木。像香港常見的細葉榕,切開紋路很美,像咖啡拉花,但樹質軟,很少會利用;還有不少鄉村常種的果樹,也是在倒塌後直接掉棄。如果能多加了解利用,就可以發展變化更多產品。
.
🌳 世界上的林木業多是刻意去開山劈樹再去建林,歐洲、非洲、東南亞都有大量的林木被毀,破壞大量生物的家園。
🌳 但如果以香港的回收木取代外國以伐木為來源的木材,不但環保也沒經甲醛處理。長遠來說,Ricci更希望可以香港的回收木可以變得Sustainable,發展成木地板,既可使用本地木材,訓練本土人材和經濟,又可減少碳排放。他也參考台灣的一些做法,把製作木傢俱產生的廢料利用,把木糠送到本地的農田堆肥,比起平常多用夾板木糠,天然木材不含膠水更健康。

🌳 一棵樹倒下了,不是永遠地失去它,而是為它帶來新生命。💛

🌳 香港木庫
📍 元朗朗屏福喜街55號(福喜貨櫃場)
📷 IG:@hktimberbank

⌲ ⌲ ⌲ ⌲ ⌲ ⌲ ⌲ ⌲
🌐 Comment + Like + Follow + Share
🌐 留言、讚好、追蹤、分享

#香港木庫


Tags:

About author
西班牙、南美洲、中美洲...我喜歡的星球; 2018年出版著作《別讓世界只剩動物園:我在非洲野生動物保育現場》、 2016年出版著作《快樂至上,西班牙!》、 2015年出版著作《辭職旅行的意義》。 Email: rikimartintin [@]gmail.com Instagram: @rikiueda Blog: rikilatinomoment.wordpress.com/ Vlog: https://goo.gl/HYdxUI Patreon: https://www.patreon.com/rikilatinomoment the first year, I was in love with Bolivia and Brazil; the next year, I was impressed by Argentina and Chile; these years, I quitted my job, went to Spain to learn Spanish, continue my journey to Ecuador, Peru, Panama, Costa Rica, Cuba, Nicaragua, Guatemala and a bit of Mexico, doing volunteer work, learn the language, living with the locals. i would like to share the beauty of these lovely latino world to all of u :) 第一年,工作的關係,我愛上了玻利維亞、巴西。 第二年,又因為工作的關係,我愛上了阿根廷、智利。 這一年,放開了工作,先去西班牙學西班牙語,再去了厄瓜多爾、秘魯、巴拿馬、哥斯達黎加、古巴、尼加拉瓜、瓜地馬拉、墨西哥。 387天的旅程中, 拒絕走馬看花、打卡式的旅遊, 以“旅居”的形式在每個國家生活至少一個月至6星期, 當中更在西班牙住了4個月。 由不懂半句西班牙話,到能夠和當地人交談, 由城市人到熱帶雨林做義工、照顧動物, 在孤兒院和日托中心探訪和教小朋友英文, 住在當地人的家中,成為他們家庭的一份子…… 我希望大家都可以看到地球另一邊的美。 上田莉棋(Riki),筆名亦為孖田,自由身旅人及旅遊寫作人。 Unless otherwise specified, all photos and writing materials by me. :)
上田莉棋, Riki, 旅遊寫作家; 著有《辭職旅行的意義》,《快樂至上,西班牙!》,《別讓世界只剩下動物園》,亦為報章雜誌、網站撰稿,舉行分享會,繼續漫遊全世界。 邀稿, 演講及工作請Inbox聯絡。
View all posts